在二十一世纪风格各异的当代中国人物画坛,史国良用画笔坚守着一方属于自己的心灵净土,并诉说着中国西部藏族同胞灵魂深处的质朴无华及善良坚韧的沧桑岁月。
纵观史国良的作品,他的画作贴近生活,题材宽泛、立意新颖,笔墨洒脱而厚重。
他的作品中不仅仅是充满禅意,而更多的倒是一种人文的爱心与关怀。
浦君艺术创始人胡桂忠与史国良合影
浦君艺术带您从史国良手中取画
史国良的艺术与心境始终穿插在一条感情线上,就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世间百态,他将自己内心热烈而真挚的情感铺洒在卷纸中,以极其写实、传神的生动笔触,诠释着各种人物纯净、善良、虔诚的内心世界。
常年多次到西藏生活和写生的体验,让西藏采风成为他艺术生涯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史国良的作品以西藏人物画为主导进入中国画坛,他大量地反映藏民宗教的作品。
史国良作品《转经图》
在诸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从史国良的画中看到线对人物造型的影响,画面中人物栩栩如生的表情和他的坚实速写训练是密不可分的。
在史国良的《大昭寺》《礼佛图》等作品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蒋兆和《流民图》对他人物造型的写实风格的影响,同时也可看出他们之间的传承、文脉关系。
史国良对绘画艺术的执着追求,成为他心中的一盏长明灯,在这盏灯的照耀下,他进入了一个痴迷忘我的创作状态。
史国良作品《礼佛》
在西藏采风时,史国良总是会身不由己的也跪倒在佛的脚下,祈祷佛能点亮他的心智之灯,让他能用笔墨语言去揭示佛门内外文化的博大精深,揭示那无处不在的人性之光。
也许就在那一刻,他已无可避免地与佛结下了不解之缘。
以后的日子里,史国良画朝圣路上的藏民,画经幡飘动的佛堂,画神情凝然的喇嘛,画藏传佛教的祭祀大典,画一丝不苟勤勉刻经的信徒。
史国良作品《空门》
在《大昭寺》的作品中,画面中正在喂奶的藏族母亲眼帘微阖,稍作小憩的安详神态,孩子吃奶的憨态可掬。
画面下方另一个孩子倒头酣睡,画面中彼此牵连,痛痒相关,弥漫着人间浓浓的亲情和善意
史国良一九五六年生于北京,自幼热爱艺术,天资聪慧的他对绘画尤其热爱,家父对他画画也是尽其所能,百般支持。
常年对绘画的痴迷和刻苦的钻研,使得少年时期的他已获得很高的声誉。
史国良作品《回眸》
在史国良艺术生涯中,他又幸运地得到当时已经非常有名望的周思聪、黄胄、叶浅予等前辈画家的指导。
在中央美院招第一批研究生时,他就是最年轻的研究生之一。
在中央美院浓郁的人文环境中,他有幸耳濡目染许多大师的教诲,在艺术的道路上,他长期勤奋、努力、刻苦的学习精神,为写实画风格打下了良好、坚实、雄厚的基础。
功夫在画外,史国良始终认为绘画不仅有硬功夫,也有软功夫。
前者是技巧技能,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就能达到,而后者则需要多读书、多读画,这样的作品才能有血有肉。
史国良作品《慧眼》
其实,每幅画都有自己的生命,只有那些有深厚积累的人化的生命才不苍白,才能把生命深处的内涵展示出来。
在艺术生涯中,史国良不仅仅是当代优秀的艺术家,他对中国画艺术教育事业也有着极强的使命感。
在长期中国画艺术教育领域创作和教学中,他主张在教学上狠抓基本功,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他提倡写实画风格,狠抓速写、素描、色彩、写生,并在日常教学探索课题找到了最佳契合点。
美的艺术是要表现事物耐人寻味的深层内涵,因此从史国良的作品中能体会到每一幅作品的主题构思、整体布局,到笔墨线条的运用上,都追求着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他的线条简洁疏朗,用墨虚淡丰富,造型超脱雅致,从他的绘画语言中,观赏者可以感受到一种浓浓的禅意和悠悠不尽的东西。
史国良作品《转经》
作为一位中国艺术家,史国良历经坎坷、上下求索的心路历程,分明渗透着一位当代艺术家的大真、大善和大美。
像他作品中虔诚的藏民一样,几十年来,这位虔诚的在艺术之路上朝拜着的人,摒弃了无数的诱惑,并用热烈的色彩一笔笔描绘着那条通向天堂艺术之巅的朝圣之路。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12月11日晚8点,苗再新做客浦君名画直播间
- 范曾原则:捐钱不捐画,远冰解不了近渴
- 文化巨擘,时代范曾!——我眼中的范曾先生
- 当代画僧史国良的艺术生涯及作品风格
- 京味儿画家马海方的艺术生涯
- 中国画大家宋雨桂的艺术生涯
- 王西京:一位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画家
- 工笔画大师何家英: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工笔人物作品
- 欧阳中石先生去世,细数欧阳中石对书法界的贡献
- 画家林容生的艺术语言与个人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