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中作品选登——《芒种》月刊内文之一
从16岁开始画第一张虎,到如今成长为名重海内外的知名画家,冯大中已经画了整整53年老虎。外界评价他的虎突破了程式化的俗套,赋予了虎以人文之神韵,并创造了自己的艺术符号,堪称“前无古人,后启来者”,因而被誉为“天下第一虎”;而他兼工带写的山水画,亦雄浑野逸,苍润博大,既有工笔画的严谨,又有写意画的灵动,自创的“冰裂纹皴法”,更是开中国山水画之先河。他没有显赫的背景,没有接受过任何正规美术教育,一直生活在东北小城本溪,却能在画坛立足扬名,被载入《中国美术全集》,他是中国画坛的一个传奇。
虎是旷远洪荒时代幸存至今的造化杰作。它以雄强的骨骼、威猛的本性、斑斓的色彩,威慑众生,君临山野,它的每一声长啸,足以使草木震动,天地低昂。中国历史上,不乏画虎名家,譬如岭南画派画家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张善孖张大千兄弟,刘继卣刘奎龄父子等,但当代论及画虎,唯有一人独领风骚,他就是从辽宁本溪走出的画虎名家冯大中。他为虎而喜,为虎而忧,他是一个为画虎而生的追梦人。
冯大中出身于一个矿工家庭,爷爷和父亲都是煤矿的工人,按道理,冯大中似乎也该成为一名工人,在平淡中渡过一生。
命运的转折发生在中学时代。上初中的时候,因为喜欢画连环画,冯大中担任了班级的美术课代表。一天班级里来了一位新的美术老师,叫李笑如,冯大中去了他的办公室,老师让他把自己画的一幅画挂在黑板前做教案,当冯大中打开画作的一瞬间,立刻被震撼了,“画得太好了,太生动了”。从此以后,放了学,写完作业,他就画画,那时他唯一的理想就是将来要成为像老师一样的人,这也成为冯大中励志要成为一个画家的最初起点。但是追逐梦想的过程从来都不会一帆风顺,特别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初中毕业后,冯大中报考了鲁迅美术学院附中,但因为家庭成分不好而名落孙山,冯大中瞒着父母下乡做了知青,他天真的认为只要改造好,第二年就可以考取鲁迅美术学院附中,但是这个愿望最终还是落空了。多年以后,冯大中讲起这段往事,仍然耿耿于怀。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他经过鲁迅美术学院,都不愿从校门前走过,只从三好街的远处远远地往里面瞧瞧。
在被称为“小西伯利亚”的本溪县山区草河掌公社,冯大中当了6年的知青,先后当过木工、农夫、饲养员、炊事员等。和很多下乡的知青一样,冯大中也迷茫过,但当画家的梦想一直指引着他,业余时间他总是抽时间学习、阅读,每年冬、夏农闲时间,他就请假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画画。为了能省下一、二元钱的路费来买笔墨,他在三九天步行100多里回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他每天坚持用画笔将身边的生活、山川、人物记录下来。
在伏虎草堂我们见到了对冯大中而言无比珍贵的一张画作,这张画背的后有着非常难忘的经历。1965年,冯大中当知青后第一次回城,背着从农村带回的80斤苞米拜访老师李笑如,老师一高兴,借给他一张虎画让他临摹。回到家,冯大中花了一个月的时间一笔一划地临摹,自以为画得不错了,拿去给老师看,谁知,老师看了他的作品之后,只问了他一句:“你这张纸花多少钱买的?”冯大中老老实实地回答:“一块五。”老师不客气地说:“你这张画还卖不出这张纸钱。”
老师的评价让冯大中十分沮丧,却也激起了他的斗志。在冯大中第一幅作品的下方,有他亲手刻的一枚印章“威震千山,名扬万载”,这枚印章就是他当时立下的人生抱负。励志要当画家的他,早已把绘画艺术作为一生的梦想和追求。冯大中说:“由于有这个梦想,无论什么艰难困苦,都没有戳伤我奋斗的决心。”
1970年,冯大中回城当了一名工人,因为画画好,他在工厂从事宣传工作,因为工作出色,加上自己的争取,使得他每年都有机会去全国各地写生。经历了搜尽千山打底稿的游历后,大量的写生为他日后的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回到家仍然是画画。郑板桥说自己“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冯大中说他画虎也是如此,为了创作一幅好的老虎的作品,他常常日思夜想,如痴如醉。
今天,人们往往只看到冯大中画虎时胸有成竹的挥洒自如,没有看到背后他流淌了多少汗水和花费了多大的精力。冯大中几乎没有嗜好,不抽烟、不喝酒,不喜欢娱乐,更不喜欢交际,生活的内容只有画画,每天画画不止十个小时。每天早晨天一亮,冯大中便骑着自行车到动物园里观察老虎,因为饲养员告诉他早晨老虎比较灵活。那个时候也没有相机,只能看,动态的爪子什么样,尾巴什么样,颜色怎么过渡他都会一一标在本子上。从观察、写生开始,从速写、素描开始,从一笔一墨开始,从皮毛到骨骼,从形态到精神,从动物到人格,从小幅到巨作,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跨越。冯大中笔下的虎之所以如此真实、生动、感人,除了他认真学过虎的解剖,熟悉虑的骨架和肌肉组织外,还得益于他不厌其烦地详细观察其动态、神情和认真的写生。有时他边画边用文字记录关注的细节,以加强记忆。这些,我们从他那一册册已经泛黄的速写本上都能找到印证。
从下乡务农到回城当工人,再到因为一个偶然被调到机关从事宣传工作,时光流转中,冯大中也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个年过三十的机关办事员,梦想与现实在交替中碰撞着。
冯大中作品《苏醒》草图
冯大中真正进入画坛,是在中年。少年的他是布衣踩雨,中年的他是撑伞避雪。长期不懈的临写和大量的写生实践,此时的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1984年,改革开放的中国,一切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气象,美术界也迎来了全国第六届美展,在那个信息沟通还相对封闭的年代,五年一届的全国美展无疑是所有画家崭露头角的唯一机会。这对于已经34岁,还没有任何名气的冯大中来说,更是千载难逢的契机。在那次画展上,一幅与宋雨桂合作的山水画作品《苏醒》让整个美术界认识了名不见经传的冯大中,他从此进入了美术界的视野。《苏醒》这幅作品创造出一种新的山水画表现方法——冰裂纹法,冯大中利用冰裂纹自然的状态,通过常年写生的积淀,将自然气象与人文思索进行了大胆的融合,使得从五代、北宋滥觞的壮美的山水形态在文革以后的新时期得以再次复苏。评论界认为“东北大地山河解冻的时候,画坛上出现这样一幅画,也正象征着这个时代的解冻,象征着改革时代的到来。”《苏醒》荣获了第六届美展的银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
《苏醒》使得冯大中在山水画领域取得了最初的成就,但是对于虎这个中国特有的文化符号的热爱,始终萦绕在他的心头。
从1985年全国第二届青年美术作品展,到1986年国际和平年美术作品展,青年冯大中以两幅完全超越前人相像的工笔虎作品赢得了两次银奖。1988年他的《早春》又一举荣获中国当代工笔画首届大展金奖。从此,冯大中笔下的虎有了“天下第一虎”的美誉。
古往今来,擅画虎者多矣。但是画虎最易犯“俗”,如虎的造型徒有其貌和势,而无内在精神;又如过分强调凶猛的兽性,而忽略虎性具有与人类和谐、共存的一面……冯大中不畏前贤,自有追求,别人的虎离不开威、凶、猛,他的虎却充满柔、仁、爱。中国画中往往含有作者的感慨寄托,冯大中的画亦如此。冯大中赋予虎一种崭新的艺术形象,突破了中国人几百年来形成的对于虎的形象的认识,人们不吝赞叹他所画的虎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他的虎或悠然自得,或温柔闲适,他献给国际和平年美展的《爱》就是两只至亲至爱的虎相拥相依,配上题款:“猛兽尚且如此,况人世乎?”
他既画虎的王者风范,也画虎的七情六欲,画虎的温情脉脉,画虎的舐犊情深。他的笔下,老虎威中不失仁厚,猛中带着安详,勇中含着温柔。“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画竹拟人化,写竹就是写自己。冯大中写虎也是写自己的思想,写自己的人生哲学。这是一个有民族责任感的画家才能做到的一点,这是一个有文化感的画家才能达到的境界。
他是把真情注入画卷,在他的笔下,那些凶猛的动物不再凶狠;他把生命融于画中,那些残暴的野兽有了人性;他把创造蓄入笔端,笔下生灵不再是概念化和模式化的描写。古人取象单纯精粹的特点被继承下来,但比之古人,冯大中更强调了动物与其生存空间的密切联系。他把它们放到一种大的环境里,一种诗的意境中,对它们的背景进行了多方构想和尝试,让它们在适合的环境里展现出丰富的情感和个性,让它们成为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缺少的生态,成为现代中国人的感情生活和审美体验更为密切的对象。
冯大中虎画作品《天地玄黄》
在冯大中笔下,无论是《踏春》中母子的舐犊情深,还是《天地玄黄》中独虎的孤寂与悲凉,无论是《远瞩》中虎的慵懒与苦闷,还是《在水之湄》中虎的耳鬓厮磨,都是人类社会和人间万象的某种写照,其中都包含着人性的诠释与人格的图解。无论他画的《苏醒》向人们提出了何种思考,还是《高山景行》对生命归宿的回答,无论是烟云飞瀑的《长白细雨》,还是神秘深邃的《岁月》都是生命的不同侧面写照,冯大中画出了生命的内涵,画出了“象外之意”与“意外之妙”,既保持了新鲜强烈的“览物有得”,又以所养所崇升华了境界,因而创造了千姿百态又洋溢着内在美的动人意境。在动物画中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在山水画上熔传统于现代笔意中,开创了前无古人、后启来者的时代新意境,这是冯大中创造的现代工笔画的一大飞跃。
2000年,年近五十的冯大中在国内国际艺术市场爆发式发展的同时,开始反思自己的艺术形式,他决定用10年的时间筹备自己的艺术巡回展,然而2006年,正处于艺术巅峰时期的冯大中突遭失去爱女的沉重打击,他沉默了,很长时间无法画画,甚至不再远行。经历了人生的大喜大悲,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对艺术创作和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他选择临摹清初八大山人的作品,他也理解了八大山人画里的深邃意境,“墨点无多泪点多”,这正符合他当时的心境。经过一年多的反复临摹,2008年,冯大中带着一幅新作品《天地玄黄》走出了画室,《天地玄黄》所展现的是苍茫寂寥,寒林飞雪中一头猛虎孤独回望,眼神里带着一种阅尽沧桑的悲凉。卓尔不群的画面,特立独行的语言,孤寂壮美的意境,昭示着他进入了艺术生涯的又一个新境界。
冯大中山水画作品手稿
2009年,“高山景行——冯大中艺术巡回展”在全国如期举行,冯大中本人也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又一次高峰。经历过生命的浮沉起落,阅尽了人世沧桑,他的山水画里,多了俯仰天地的目光,胸藏烟云的气度,悲悯众生的情怀,已臻于化境,达到时代制高点。然而,冯大中追逐梦想的脚步却并没有止步,现在的每天他仍是“合衣卧时参没后,停灯起在鸡鸣前”,徜徉于艺术的山海之间。与此同时,冯大中作为当代中国工笔画界的领头羊,在中国工笔画学会成立后引领当代工笔画发展方向、培养专业人才等方面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著名美术评论家邵大箴对冯大中有过这样的评论:“和大中接触过的人,都对他平和、谦逊的性格,对他勤奋好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有深刻的印象,他的人品和修养在他的作品中有自然的流露。”著名军旅作家李存葆将军和他交往近30年,他说:“大中是一位画品和人品互为表里、高度统一的画家。大中为人忠诚厚道,重情重义,上交不谄,下交不骄,称得上谦谦君子。”2012年,我有幸两次跟随冯先生到本溪田师付镇,亲眼见证了他辅导那些放下锄头拿起画笔的农民作画,谦卑、真诚的姿态令人感动,据说这是他每年的必修课;冯大中视启蒙老师李笑如先生如父,成为画虎翘楚之后,每每提及恩师,仍一往情深,先生故去10载,他对师母每月供奉柴米,承欢膝下;他的工笔虎价格高昂,且画来耗时费神,而他却将经年积累的十几帧巨作为中国美术馆收藏……
冯大中说自己的优点是执著,缺点是太执著。因为有梦想,他执著地吃苦,执著地追求,无论是怎样的艰难困苦,从不轻言放弃。翻阅冯大中各个时期的作品,翻看他每一年代,每一时期的创作实录和那些早已泛黄的一册册速写本,我们才能一点点接近冯大中的艺术世界,才能真正了解冯大中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就,那是一条寂寞的大师之路,也是灿烂的心灵之路——从年少时代的临摹,到青年时期的写生以及成名成家后每年完成的作品,你不但会发现冯大中初起绘画时便显露的天分,更会看到他超人的勤奋,卓然的绘画才情以及他悄然于画室中度过的每时每刻时光于作品中所映现的高贵品质。冯大中真的是在“十而有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的每一个人生阶段,都播撒进他艺术思想的光泽,他的学养、体识、见解、修为都力透纸背,淡定地写在一幅幅的作品中。我们只知道仰羡冯大中所获得的炫目荣誉,却未曾看到这些荣誉里浸透着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了心中的艺术,冯大中在心灵和画室间寂寂跋涉了万水千山,最终才迎来了柳暗花明,彩霞漫天的一刻。
此时,我想起明代文学家张岱《湖心亭看雪》里的一句话:“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啊,但凡有建树之人,都各有各的痴吧。纵使深湖汤汤,漫漫白雪,只余舟一芥,也要追寻着梦中的那点光亮,不离、不弃、不舍,一路向前去。
冯大中是一个奇迹,更是一种必然。
因为梦想,所以道路。
相关资讯:冯大中虎画作品欣赏
浦君艺术官网:www.pujunart.com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何家英画一平尺价格,真迹在15万至50万之间
- 何家英画一平尺价格,真迹在15万至50万之间
- 宋雨桂画多少钱一平尺?宋雨桂作品价格
- 郭石夫作品一平尺价格_作品拍卖记录
- 南海岩书画价格_拍卖成交价
- 崔景哲工笔画平尺价格,收藏价值分析
- 欧阳中石书法一平尺多少钱?作品收藏价值分析
- 刘文西字画作品平尺价格_价值多少钱
- 范曾书画作品平尺价格_2020市场价值
- 崔景哲书法作品价格_收藏价值分析